它是40年的教育結晶
也是一千零一夜的思索
它形似一顆樹
從家長到學生,都熱情追逐
它是誰?
手持一本“魔”表,上著“魔”課,在成都美視學校已經是一種標配。11月21日,從一場公開的主題班會開始,“魔創”這個詞,開始在更多家長中口口流傳。
教室里,沒有老師。80多雙眼睛,帶著一點好奇,一點期待,沒有人知道,接下來這些孩的表現會是如何。
1、從一張藍圖開始的故事
“我的名言是,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。”
“我的名言是,人生不過一支短短蠟燭,我要燃燒自己,青春不悔。”
……
從一句堅定信念的宣誓開始,初一魔創班的每位孩子,都登到臺前,在80多雙眼睛的注視下,一人定下一句名言,激勵自己未來三年的成長。
這群孩子不僅金句頻出,更大方分享出自己的未來發展藍圖,引得大家連連側目。
“在自然中遨游,在運動場上馳騁,在書房里一書胸臆,這都是我為之樂此不疲的事情。我的理想大學是四川大學,我想讀漢語言文學專業!這個專業的錄取分數是620分,未來,我還要在數學中多多用功。”
從理想的學校,到學習成績的進步空間,再到日常生活的愛好,難以想象這些13歲的孩子居然有如此清晰的規劃。
一個人規劃清晰,是一個人厲害,一個班的同學都這么厲害,一定有秘訣!
主題班會之后,美視的教育總監楊能生先生,為大家揭開了秘密。
2、一張張小小的紙里,長出一棵神奇的“思維”樹
“事實上這堂公開的主題班會,目的就是為了通過一種儀式感,讓學生的大腦中,對今天留下一生的記憶。這也是設計中的一環。”楊能生話音剛落,觀眾區馬上一片驚嘆。
今天的主角,是一張名為“個體發展藍圖”的圖紙,這也是思維樹魔創法中的重要一環。一張小小的表格,記錄著從興趣愛好到升學志愿,涵蓋方方面面的目標計劃。
四個重點繪出藍圖,秘訣在于“活”起來
做規劃,可能是每個人最痛苦的事情。堅持兩個字,說出來也就上下嘴巴簡單一碰,真正實施起來,好多人都只能哀嘆一聲,“難”!更別說要定下一個3年、6年、乃至展望整個人生的目標。
現場的不少家長回望人生許久,跌跌撞撞悟出“隨波逐流”四字。一位父親感嘆,自己的女兒進校不過短短三個月,就有一種突然長大的感覺,現在回家后,都不用督促學習了。“以前我對她說得最多的就是‘抓緊點兒,做作業。’現在?現在她都說,爸爸的口頭禪變了,從天天催作業,變成了天天催睡覺。”
再問問原因?這位父親只說,她心中有一張“活”的藍圖。
畫一張圖需要多久?不超過半小時。
讓一張圖“活”起來需要多久?楊能生說,只需要把握住四個重點。
生活,就是要充滿斗志!給自己“打滿雞血”,煲口“雞湯”,才能永遠元氣滿滿。
有同學就這么寫著:“一天不畫樹,一天不吃飯。”每天看到這句話,生活就更有動力了。
選擇,比努力更重要。向東走的人朝著西邊前行,走再遠也是徒勞。從初中開始,“個人發展藍圖”就要求孩子們,把眼光放向3年后、放向6年后,甚至放向更遠未來。
每學期一思考,自己的理想院校,目標分數。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,高考后填報志愿,也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中學考試比高考更綜合,楊能生先生稱中考為“全考時代”。學習壓力不是沒有,努力不是不需要。但努力,需要目標,更需要方向。這需要孩子找清自己的定位,努力從現在的分數,提升到目標分數,更要把分數化整為零,攤平到每一科上。數學前進的一分,就是總分前進了一分;弱勢科目繼續努力,優勢科目更加強化!
對美視來說,教育,是素質與應試的結合。個人發展藍圖中,成長素質的篇幅是“應試、升學”篇幅的整整一倍。
3、上“魔課”,人手一份“魔表”,成績“魔氣”直升
“個人發展藍圖”的設計人楊能生先生,有一個著眼學生人生的理念,他說:“素質決定志愿。”把興趣當做職業,這是他對每一個學生的期待,也是他設計出這張圖紙的初衷。
人在,樹在,思維就在。在思維樹魔創方法的帶動下,許多學生用3個月,換來了一場重生。
“比如說生物學,有一個單元問題是細胞為什么可以這么小?一級關鍵詞是細胞體積與表面積的關系,然后縱深下去找二級關鍵詞,細胞體積大、細胞體積小……”提到對思維樹魔創法的感受,一位同學馬上用生物學課舉起例子。沒有書本,不借助紙筆和提示,這棵長滿“生物”知識的思維樹,已經深深種在了她的心上。
“數學一直是我的短板,以前害怕它,上課常常走神,課后也不會認真復習。現在我給自己定下上130分的目標,我希望我能努力實現。”
“剛開始我給自己定了三個學校,把小時候的沖動和夢想全部列了上去!到后面只能保留一所學校時,我才醒悟到,或許我更喜歡的是川大的美術系,這就是我以后的目標。”這位同學說自從定下這個目標,自己每次寫作業再也不會拖沓,“保質保量快速完成作業,我才能有更多的時間,去樓下觀察一些樹,再在紙上涂涂畫畫,向著我的夢想前進。”
一幅藍圖,讓每個學生給自己規劃出一個目標,就像給剛剛抽芽的小苗繪下參天大樹的生長軌跡,有目標,就有前進的方向,有方向,就有持續的動力。
初一年級的姚佳逸同學說,我給自己立下一條規矩,不管在哪兒,都要把思維樹畫下去。
鞠耀漪同學的爸爸說,不想自己的孩子為了應試而學習,我覺得孩子在這里過得很快樂,我也看到了她自律的改變。
旁聽講座的六年級老師說,想到自己讀書時期“隨著大流”走到現在,可惜當初沒有人點撥自己繪下一張成長的藍圖。
有紙、有筆、有藍圖,真正寫下目標,才覺得生活應該是這么有規劃的一件事。
一條一條,一道一道,讓我們看到成都美視學校這群亮眼的孩子,仿佛就在眼前宣誓著,“我和我的中學夢”,從一棵樹開始,正式出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