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茜:洋思中學教學模式及報告聽后感

時間: 2011年03月28日 來源: 美視學校 作者: 美視學校

今天有幸去高新區聽了江蘇省泰興市洋思中學教學模式及報告。聽了劉金玉副校長的一堂洋思中學風格的示范語文課《愛蓮說》,很特別,課上在于學生們的表演。整堂課學生是課堂的主人,基本由學生來學,講。 簡單概括為“先學后教,當堂訓練” 的教學模式。教師的責任不在于教,而在于教學生學。課堂規定教師講課時間最多不超過10分鐘。保證學生每節課有30分鐘連續自學時間。 教師給學生自學的策略,每個學生教有自己的自學方略,逐漸地形成了習慣,他強調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是教學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合作能力是自學的力量 “兵教兵”,,在兵教兵中,差生弄懂了教學內容的疑難,優生增強了對知識理解的能力,合作互相提高。 教師精心備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。以理解知識培養能力為主要目標,其他的情感、態度、價值觀在教學中去滲透實施。
    從劉副校長的這節《愛蓮說》教學流程:1、“先學”,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;提出自學要求,進行學前指導;提出思考題,規定自學內容;確定自學時間;完成自測題目。 2、“后教”,在自學的基礎上,教師與學生,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式的學習。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,進行通俗有效的解釋。 3、當堂訓練:在先學后教之后,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,應用所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,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、難點。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自我解決,當堂消化。“兵”教“兵” 的環節上。針對學生自學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或訓練中存在的錯誤,教師引導學生討論,讓會的學生教不會的學生,教師只做評定,補充更正。劉副校長還強調課堂上要緊張,學生要比教師緊張得多。看到課堂上學生不閑著,特別緊張。課堂效益很高,學生不停地思考、閱讀、提問、解答練習、操作等。他們要求“堂堂清”、“天天清”、“周周清”。該模式要求學生完成訓練任務必須按時,不得拖拉,要“堂堂清”。
    讓我感觸較深的是劉校長培優防差的理念。培尖不如自培,補差不如防差。
培尖不如自培要相信學生,解放學生,激勵學生和引導學生。在我們的教學中往往是填鴨式地把知識灌給學生,其實我們低估了有些學生的學習能力,其實只要把學習方法教授給他們,給予正確地引導,更多式相信學生激勵學生,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,就不僅僅于局限于課堂40分鐘的時間了,一旦學生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自學能力,學的東西遠遠會超出我們的想象,但是這一點對于學習完全沒有主動性的學生來說還比較困難。補差不如防差的理念讓我想起預防永遠比治療更重要有效。就是要不放棄差生,遺棄差生,要盯住差生,抓住差生。這些都是我們在教學中最容易忽視的。在以后的教學上可以借鑒改進體現在:不放棄遺棄差生在課上的表現,應多給他們發言的機會,設計一些跟課程有關稍簡單的問題,讓他們找到自信,課堂上老師式關注他們的,他們也能和優生一起參與。要盯住差生,抓住差生體現在課后的作業,可以分層布置作業,根據他們的個體情況布置一些基礎題目,這樣也能讓他們找到做題的成就感。
    總之,還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總結,改進。

Top